陈中华;简化学生助学贷款程序,避免女大学生裸照担保

陈中华;简化学生助学贷款程序,避免女大学生裸照担保

1493769772975259.jpg

   北京青年报;有网友爆料称,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贷宝,有女大学生被要求“裸持”(以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为抵押)进行借款,逾期无法还款将被威胁公布裸照给家人朋友,甚至有借款人威胁“裸持”借款的女生提供性服务,且借款周利息高达30%。对于上述情况,借贷宝称,高息、“裸持”等是用户私下的个人行为,该公司无权干涉,并表示“出借款风险需要自担”。

   周利率30%,这哪里是正常的借贷,分明是趁火打劫!这样的约定不知超过最高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年利率不得超过24%与36%规定的多少倍,显然是无效的。至于以公开裸照作要挟,更让人怀疑是对社会公德和做人底线的挑战。

   其实,稍加分析就可看出,让借款人手持身份证拍裸照,虽然是一种自愿行为,但不具有法律效力。因为,在借款人不按约还款时,以公开其裸照造成的精神压力作为迫使其还款的手段,性质上是一种担保。无论《民法通则》还是《担保法》都没有规定这种担保方式不说,合法的担保无论如何只能采取合法手段,不能采取侵害人格权、名誉权等非法手段。不法行为是没有效力的,并不能像合法行为那样产生法律效果。且不说,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,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。

   裸照担保既然无效,债权人就不能合法取得持有和处分借款人裸照的权利。由于裸照直接关系权利人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问题,若不经权利人同意擅自传播、使用,轻者造成民事侵权,重则造成违法犯罪。虽然说,当初借款人同意放贷人拍裸照要求并“同意”违约时对方可把裸照发给父母或公开,但这样的“同意”根本就是被逼无奈,而非真实意愿。即使放贷人在给借款人最后通牒时,她们也仍然是不愿意公开其裸照的。所以,这种“同意”并不能取得同意的效力。

   不仅如此,借款人为了得到借款竟然不顾人格尊严,不惜用裸照作抵押,显然是处于某种绝境之下没得选择、迫不得已的表现,中国每个时代的学生都穷,但从未像今天一样拜金。学生站在成人社会门口向里眺望,物质欲望像野草一样疯长,但本身还不具备与之匹配的赚钱能力。正所谓“想得太多,赚得太少”,穷学生的标签就牢牢地贴在这一群体身上,今天是这样,过去也差不多。

   写下《岳阳楼记》的范仲淹,年轻时住在寺庙里苦读。每天煮一锅粥,待粥冷凝后切成四块,早晚各吃两块,贫困程度可见一斑。《红楼梦》开篇,贾雨村对甄士隐说:“行李路费一概无措,神京路远,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得。”

   读书人贾雨村,穷到连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路费和报名费都拿不出,最后得到了甄士隐五十两银子的“免息助学贷款”,才能够参加科举。古代书生专心治学,不事生产,左宗棠所说的“身无半文,心忧天下”是常态。直到现代大学建立,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,这样的情形也无太大改观。

   民国时的大学学费较高,一般家庭负担不起,很多大学生交完学费之后生活就过得很窘迫了。出身北京贫穷旗人家庭的老舍,当时不敢报考学费高昂的学校,只能入读包吃包住的师范学校。即使是入学时要交的十元保证金,都是全家筹措半个月的“巨款”。

   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,大学生的生活普遍还非常清苦。最近热播的《人民的名义》里,反派角色祁同伟从乡下考入大学,人生第一双球鞋都是同学送的,这在那个年代的大学并不少见。大量农村子弟能够“鲤鱼跃龙门”进入大学,已经举全家之力,即便是城市普通家庭,也无法支持大学生太高的花销。

   除了少数家境优渥者,大学对于每一代中国人而言,都是一个相对贫穷的人生阶段。然而,今天的大学生却表现出对于金钱前所未有的狂热:同龄人创业成功的事迹,身边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同学,象牙塔外的种种诱惑和压力,无不让一颗逐利心骚动雀跃。

   2009年以后,央行就开始严控发行大学生信用卡——因为坏账率实在太高。这时校园贷顺势而上,为年轻人的欲望提供了一个饮鸩止渴的宣泄口。大学生有欲望,却没有支撑欲望的经济能力。如果说在并不遥远的过去,中国大学还是社会的先行者,那么今天,大学已经变成了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。

   现实社会是什么模样,我们的大学就是什么模样,有时甚至表现得更加功利、更加直白。在商品经济狂潮下,整个社会主流价值转向,传统知识分子“视金钱如粪土”的理想荡然无存,八十年代大学生省下饭钱排队买书的景象,已然消失得无影无踪。焦虑像一朵阴云,悬浮在中国社会上空,人们嘴边再也少不了住房、股票、薪酬的话题。压力不断膨胀,自然而然地渗透进原本被看做“象牙塔”的大学。

   通过各种媒体,一个大学生很容易接受时下最流行的价值观:比如美,就是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后拍下的马甲线;比如优雅,就是在微博后缀上不经意露出的最新手机型号;比如爱,就是挥挥手订下昂贵的玫瑰送给女友;比如成功,就是用名下房子的数量来衡量。然而这一切的一切,那一点可怜的生活费远远无法负担。

   大学生燃起了和全社会一样的消费欲望,每天仔细打量新上市的电子产品和化妆品服饰,唯独缺少的,是一份生活费以外的稳定收入,以及约束自身欲望的能力。根据麦可思2016大学生消费理财观调查,有三成以上的大学生生活费不够花,39%曾用过校园贷。

   与拜金的价值观一起涌入校园的,还有贫富分化的社会现实。上个世纪的大学校园,阶层差异还显得朴素而单一,尚且停留在家境好的同学可以点荤菜、家境差的同学衣服上多几块补丁的阶段,而如今,来自不同阶层的大学生所表现出的差异,已经是全方面的了。

   大学生最不缺乏自尊,却又最缺少撑起自尊的能力。在无尽的对比中,巨大的自卑感要求他们用钱来找回底气。指责他们的虚荣不费吹灰之力,但这些离开高考不久的年轻人,又有多少拥有“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”的强大内心?

   不难发现,校园贷较多集中在一些三本、专科院校,于是每每有裸贷一类事件发生,总有人嘲弄道:“他们也算大学生?”浓浓的优越感恨不能破屏而出。普通院校的学生家境相比于名校总体较差,对于社会地位的落差有更深刻的感知,越是出身普通、学历平凡的大学生,越渴望用钱来填补这种落差。

   在巨大的需求面前,很少有资本会因为道德原因裹足不前,只要监管仍有缝隙,这门学生生意就不会消失。对于校园贷酿成的种种恶果,我们能提出的应对措施无非是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管理、学校普及金融理财知识、学生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控能力,以及呼吁放贷机构不要向无偿还能力群体贷款等等。以上这些措施,在中国大学生缺钱连同其背后深刻的社会现实面前,都有点力不从心。

   马克·吐温说:“如果你懂得使用,金钱是一个好奴仆,如果你不懂得使用,它就变成你的主人。”当人们嘲笑或者疑惑为什么中国大学生这么缺钱时,不如先想想,是不是大多数在社会中浸淫已久的国人,自己也已经成了金钱的奴仆?

   青年兴,则国家兴,青年强,则国家强,青年有希望,未来发展就有希望。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,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受到冲击和挑战。并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。没有了校园贷,缺钱的中国大学生还有花呗、京东白条等等渠道可以用,最不济,也可以向父母要上一笔钱救急。只是,在这个全社会的人拜金,大学生随手就能打一张裸条的时代,大学从潮水改变者变成了现世的追随者,国家应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,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。

   科教兴国是国家发展的基本的国策,落实科教兴国,首先要让学生上的起学。否则,无从谈起,只是个空口号而已,中央政府应该对科教兴国的政策执行经常进行检查,对不重视科教兴国的地方党政官员要严惩,决不能手软。要抓好落实,否则,国策再好也是没用的。

  此外,“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”,这是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。然而,大学生助学贷款办理中手续的繁琐和银行的不积极,造成大学生助学贷款难的问题。楚天都市报讯;助学贷款材料要盖26个公章,一名学生向记者反映,助学贷款需要证明、申请等各材料十几张,学校、院系、村委会、镇民政办公室、县民政局,要逐个跑到,一共盖了26个公章。大热天的这样折腾,有部分同学办了一半索性放弃。

   目前;商业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,如果不能从政策上有效改变现状,那么,商业银行要么做冤大头,要么只有光说不做玩滑头,或只象征性地放一点“做秀”而已。为了缓解生活困难大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,帮助更多大学生顺利踏进大学校门圆大学梦,国家应当要求各银行简化程序方使学生贷款,只要是大学生就贷给上学所需款,还贷时按正常付息就可以了。大学生助学贷款不应当规定必须以贫困为条件,开什么贫困证明家人担保,大学生本来就是成年了,不用家人担保。也不要怕有钱人去贷款,有钱人是不可能去贷那点款的。政府加快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系统,以大学生为主要目标,通过银校的紧密配合,建立借款学生的信用档案,从根本上解决助学贷款办理中手续繁琐的问题。
          中国国际政法研究院院长陈中华



分享 :
 
文章列表
副标题